她,给青春理了一个短发!
2017年高考结束,那时就想报考军校的她,却因为年龄没达到参军要求而失去入伍的机会。大学四年即将结束,当看到学校征兵宣传海报时,沉寂在她内心深处的参军梦想又再次燃起。怀着对部队的热爱和憧憬,她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自己的报名表。
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军旅梦呢?她说,源于信念,也源于家庭。儿时的她看过一部名叫《特种兵之火凤凰》的电视剧,电视剧展现了女兵的飒爽英姿。打那时起,军旅生涯的种子就在她的心里悄声发芽。高考结束后,她去拜访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外太爷。外太爷虽已高龄但身体依旧健朗,保留着十足的精气神,这让她在心中对军人更加敬佩。“当初看电视剧的时候就说要进特战队,现如今算是圆梦了。”王万琦的言语中充满了幸福与喜悦。
谈及刚到军营的感受时,王万琦表示,刚开始自己还是有点不太适应。也许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入营的前几天睡眠质量并不太好,但随着不断调整适应,现在已经有较大的改善,睡眠质量也大幅提高。新兵训练对王万琦来说,是很吃力的事情,大学期间800米体测勉强及格的她,现在每天要跑3公里,她说:“每天的训练下来确实很累,偶尔也有气馁的时候,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思考这些问题。我绝对不能放弃,既然热爱并选择了进入部队,那么这些苦就是必须要吃的,身体上的苦和痛体会的可能更直接些,但是如果刚来就想着放弃,就要退缩,以后什么都干不成了。”
军旅生涯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王万琦不断突破着自我。现在的她,已经较好地适应了每日训练和日常生活。被问及训练的趣事时,她调侃道:“现在我每天都要吃两斤土。即使全副武装,但因为要匍匐前进,总还是要沾上满身泥的。”王万琦的话语中饱含着对军旅生活的热爱。
积极主动和团结一心,这是王万琦在部队的新感悟。她表示,在军营里,所有人都团结一心,在生活小事上互帮互助,彼此都建立起了融洽的战友关系。她举例说,如果吹哨声响起,有人没有准备好的话,其他准备好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帮她拿所需要的东西。而在枯燥和疲惫的训练之余,她也充分地感受到部队的人文关怀:过集体生日大家一起庆祝、参加文艺活动等等,这些都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军营的温暖和温馨。
当被问及是否会想家时,王万琦回答道:“当然会想!”身为地地道道的徐州人,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的她,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她坦言,以前在学校,有手机却很少和家里联系;但现在在部队,拿到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打电话汇报自己的近况,听听家人的声音。军旅生活让她懂得了珍惜,学会了珍惜亲人与朋友。
她坦言:“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矿大烙印,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这四年,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更是学会了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十分感谢母校的培养,我为自己是矿大人而自豪。”在矿大,她有一个温馨的班集体:有帮她搜集征兵信息、时常关心她在部队生活的辅导员李月老师;有因为自己参军入伍提前毕业而对自己毕业论文十分上心的张长立老师和教务处的崔晓燕老师;还有在她参军后帮她处理资料的同窗蔡晓煌、权纯玉等等。
“在最美的年纪,王万琦同学毅然剪去飘逸的长发;在最好的年华,无悔投入军营的怀抱。希望她在开启军旅生活后,仍能够不忘入伍赤子心,永远保持军魂爱国情!”辅导员李月对应征入伍的王万琦充满着信心和期待。
王万琦对学弟学妹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苦和累是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青春最美年华,我们要勇敢地去追逐梦想,坚定地去做想做的事情,不能蹉跎光阴,要在拼搏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人生因磨砺而出彩,因奋斗而升华。“女兵”这两个字诠释着王万琦参军入伍、保卫家国的报国情怀,这必将成为王万琦青春逐梦过程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适龄青年应征入伍既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携笔从戎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主动适应强军兴军的新时代新要求,全面增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广泛宣传动员,加强政策解读,落实激励政策,提供周到服务,积极引导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军、投身强军伟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6年至今我校共有244名大学生参军入伍,其中2019年49名,2020年52名,我校大学生参军报国的热情不断高涨。
2017年11月2日,教育部网站以《中国矿业大学积极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为题报道我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典型做法和突出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预征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素材来源 / 公共管理学院 校武装部国防教育办公室
编辑 / 郭璇 诸葛卿玥
为女兵点赞!